
試想,如果有一天醒來,發現身邊悄悄多了一位神明陪伴,那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呢?
也許是興奮雀躍,也許是因為被守護而感到安心,抑或是懷著淡淡期待,希望從此能心想事成。
不過,若這位神明的出現,不僅是單純守護,而是帶著任務,要你完成祂的要求──而這些要求常常與平日「理性」的自己背道而馳,那麼,這份陪伴或許就不再只是甜美的想像,而會帶來一些掙扎與不安。
青山美智子的《神明值日生執勤中》透過五個小故事,帶我們走進這樣的情境。每一位主角都遇見了神明,也都被賦予看似突兀的要求。起初,他們或許困惑、抗拒,但隨著故事展開,讀者會發現,那些要求其實正觸碰著他們內心最深處的渴望。
五位主角的身份與年齡各不相同:有人正值年輕徬徨,有人面對期望與現實的拉扯,也有人在中年後生活事業事事不順。雖然境遇不同,他們的煩惱卻有相似之處──皆來自心裡的矛盾與掙扎。神明的存在,與其說是一道命令,更像是一盞燈,引領他們慢慢地直視自己,並學會與內心和解。
書中有一段話,像低聲呢喃,卻足以讓人久久回味:
「這個世間啊……大致上都是由某個誰遺失的事物構成的喔。沒有什麼東西是打從一開始就屬於自己的。
人人都會遇見別人不小心遺失或故意放置的東西,沒來由地想佔有。可是,光是撿起來,那東西也不會屬於自己喔,絕對不會。
嚮往什麼,就加以模仿或學習,活出自己的模樣,打造出屬於自己的東西。可是,或許幾乎沒有人知道,漸漸地,自己也會在誰的面前遺失什麼東西。」
這段文字出現在最後一個故事中,像是神明的喃喃自語,又像是對主角的叮嚀。或許,它也能作為整本書的核心寓意。
生活在群體之中,我們往往習慣戴上面具。或許是為了融入環境,為了保護自己,久而久之,甚至連我們都誤以為那就是「真正的我」。但其實,那不過是我們揣測他人期待後,努力建構出的人設,而非內心真實的樣貌。
你是否也曾在不知不覺間,戴上了一副不屬於自己的面具呢?
在模仿與調整的過程裡,我們或許忘了停下腳步,輕聲問問自己:我真正喜歡的、渴望的、想要追求的,是什麼呢?
現實生活中,改變是難以避免的。但重要的是,這份改變,是否真心出自於自己的意願。當我們能夠誠實地理解自己,才能在紛雜的世界裡,不因他人的眼光而迷失。
所以,當你覺得生活有些迷惘,或內心出現了失衡,不妨替自己留一個安靜的午後。泡上一杯耶加雪菲或茉莉花茶,讓香氣慢慢瀰漫開來,然後翻開這本書。
或許在溫柔的文字裡,你也能找到一絲安慰,甚至發現屬於自己的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