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渺小一生》 By柳源漢雅
「生活是那麼一件激烈的事情,幾乎與快樂無關。」
多年前曾在黃碧雲的《血卡門》中看過這句話,看完《渺小一生》後,這也是心中浮現的第一句話。
《渺小一生》是四個好友的故事,講述四人從大學認識後,共同經歷數十年,期間有挫折、成功、背叛與扶持,隨著歲月的流轉有些東西逐漸轉變,而有些東西始終存在。
長相有如行動春藥的威廉,善良而忠誠(是對朋友,不是對女人);富二代出身的麥坎,看似迷糊,卻又在無數細節展現他的細膩貼心;機智自我的傑比,敏銳敏感又直接(但太過直接有時是種殘酷);俊美又聰慧的裘德,自厭自殘自傷。
柳原漢雅在描寫裘德自殘的場景,往往精準精確到近乎冷酷,每一刀彷彿不僅是劃在裘德手上,也在讀者的心上,讓我們跟著他一起流血、壓抑。然而總有好友們、待他如子的教授支撐著他,在他一次次被回憶拖進幽暗的深淵時。只是,人生並不是加減乘除這麼簡單,並非快樂的日子減痛苦的日子大於零,就意味人生是幸福的。如果真要計算,可能還要衡量權重與複利......
我一直在思考,作者將裘德設定得如此卓越,是為了強化他身上的悲劇性,抑或是憐憫他已經經歷太多摧殘,不忍再加上生活的柴米油鹽煩擾他?然而若是憐憫他,又怎忍心把他往死裡整,彷彿他的人生還不夠悽慘般。
整體故事以裘德為中心,即便篇幅長,即便許多部份是在描述主角們的生活記事,不會令人感到不耐。閱讀過程中的停頓,往往只是因為想逃離那份哀傷而給自己一點喘息的時間。
面對無從選擇的生長環境與歷程,要如何走出與釋然?人究竟要如何才能不執著於從小被灌輸的信念、刻入骨髓的記憶?如果你的過去在你心裡總是過不去,你又該如何面對你的人生?
「你要趁這些事情還新鮮的時候談,否則就永遠不會談了。我一定要教你怎麼談這些事情,因為你拖得愈久,就會愈難開口,那些事就會在你的心底潰爛化膿,而且你會老是覺得一切都該怪自己。」
裘德生命中的第一個救星這麼告訴他。
然而人都是這樣的:碰到一點小傷、小挫折,很容易喊痛呼救,但當痛徹心扉、傷及靈魂時,就徹底沉默了。說與不說彷彿沒有什麼分別,也改變不了任何事,開口還得重新回憶所有痛楚,沉默是為了自我保護。
或許裘德便是這麼想的,於是他牢牢將自己心裡的傷一層層深埋深鎖,於是傷口隨著時間流逝非但沒有痊癒,反而更加惡化;再度遭受類似的情況與永恆的失去,終使他的人生徹底失衡。
「生命本身就是空集合公理。從零開始,以零結束。我們知道這兩種狀態存在,但兩種經驗我們都沒有辦法意識到:即使我們無法體驗,但這兩者都是人生必需的一部分。我們假設了空無的概念,但我們無法證明。但它必然存在。」
雖然這不是裘德最喜愛的公理,但我真心希望,他與威廉只是先後去驗證這個公理,而他們終將會在零時重新相遇。